二十块石头,两个月反复调整,0.2毫米的极致追求。苏州博物馆的片石假山,见证了香山帮工匠对技艺的执着与坚守。

10月15日下午,苏州香山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国家非遗项目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小青受苏州园林集团团委与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团委邀请,在苏职大“强国复兴有我”信仰公开课暨主题团日活动中与在场青年学子分享了他与贝聿铭大师打造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背后的匠心故事。


在公开课中,孙小青大师详细解析了苏州博物馆北墙面片石假山的营造历程。作为贝聿铭大师“以壁为纸,以石为绘”设计理念的具体实施者,孙小青带领香山古建工匠团队运用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将二维设计图纸完美转化为立体的山水画卷。

贝聿铭、孙小青讨论苏州博物馆景石堆砌
“每一块石头的选择、每一个角度的确定,都需要既懂石性,又懂画理。”孙小青表示,片石假山的营造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对传统园林艺术的深刻理解。他强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发展的关键,同时也鼓励青年学子无论选择何种职业,都要秉持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在工作中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能,用心对待每一个细节。

工匠加工挑选石块
在苏州园林集团团委领导下,苏州香山古建的园林青年们始终坚持传承发展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开展了校企非遗共建、非遗研学、古建技艺培训等一系列非遗传承活动。未来我们将以更丰富形式,将香山帮非遗传承活动拓展到更多更广领域,也期待更多的青年能够加入到非遗传承的行列中来,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让香山帮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图文:苏州香山古建团支部